普通人应该从这里吸收什么教训?一个资产的价格上涨,如果只有普通层级的协会对此发表关注,请不要激动,去做逆势。
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.1%、12.7%,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.2%、11.6%。4月份,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.4%,连续14个月高于临界点。
1-3月份,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.1%,两年平均增长10.2%。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.4小时。在食品烟酒价格中,猪肉下降21.4%,鲜菜下降1.3%,粮食上涨1.1%,鲜果上涨2.7%。同时也要看到,全球疫情形势仍然复杂,世界经济恢复很不平衡;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,发展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。其中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.7%、43.5%,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.0%、11.7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恢复,第一产业、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1-4月份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143804亿元,同比增长19.9%,两年平均增长3.9%;4月份环比增长1.49%。1-3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254亿元,同比增长1.37倍,两年平均增长22.6%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.64%,比2020年1-3月份提高2.76个百分点。加工贸易保税维修稳步推进,为带动高质量就业、引导产业聚集发挥重要作用。
1-4月,全国进出口、出口、进口同比(下同)分别增长28.5%、33.8%和22.7%,其中进出口、出口增速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。1-4月,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61655家。与2019年同期相比,进出口、出口、进口分别增长21.8%、24.8%和18.4%。二是深耕传统市场、开拓新兴市场取得积极成效。
1-4月,对欧盟、美国、日本、香港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6.1%、49.3%、12.6%和30.9%,拉高整体出口增速16.8个百分点一个宏观背景是,从去年6月份起,我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11个月实现正增长,与2019年同期相比,今年前4个月的进出口增速高达21.8%。
从全球市场看,4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7.1%,连续10个月保持在50%以上,全球经济已步入趋势性恢复轨道。申万宏源宏观高级分析师秦泰表示,国内出口产业链自2015年以来随着出口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,而进入升级再度加快的通道之中,前期持续升级的电脑、家电、家具出口年内有望延续高增长。李奇霖表示,一方面新一轮疫情可能会放缓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;另一方面海外M2流动性拐点的到来,对全球性需求回升或将产生压力。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,前4个月,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贸易总值1.72万亿元,增长27.6%;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.63万亿元,增长32.1%;中美贸易总值为1.44万亿元,增长50.3%。
他解释,年初以来,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中,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明显走高。这一成绩超越此前市场20%左右的预期。4月,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年初以来的高景气度,出口情况超出市场普遍预期。从区域市场看,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也认同新兴市场的拉动作用。
这表明我国出口产业链在向高级化延伸。分析出口数据此轮增速背后的原因,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表示,刨除基数效应,外需改善、全球贸易共振仍是主因,新兴市场是主要拉动力。
同时,也有市场分析指出,未来出口尚存不确定性因素。他分析,一方面,市场低估了外需回暖对出口的拉动;另一方面,市场高估了海外生产恢复对出口的拖累;此外,我国出口结构优势明显,符合疫情期间的市场需求。
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4月,按美元计价,我国出口总值当月同比增长32.3%,至2639.2亿美元,高于3月的30.6%的增幅。从产品结构看,肥料、玩具、家电、家具、灯具、电子产品、服装等商品出口增速向好。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,另一方面源于东盟经济复苏态势良好。其中,东盟贡献较大。未来,出口形势能否保持高景气度?熊园表示,全球疫情完全缓和仍需较长时间,我国稳定的供应链仍具备竞争力,出口形势依然较为乐观他解释,年初以来,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中,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明显走高。
其中,东盟贡献较大。从全球市场看,4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7.1%,连续10个月保持在50%以上,全球经济已步入趋势性恢复轨道。
从产品结构看,肥料、玩具、家电、家具、灯具、电子产品、服装等商品出口增速向好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4月,按美元计价,我国出口总值当月同比增长32.3%,至2639.2亿美元,高于3月的30.6%的增幅。
他分析,一方面,市场低估了外需回暖对出口的拉动;另一方面,市场高估了海外生产恢复对出口的拖累;此外,我国出口结构优势明显,符合疫情期间的市场需求。这一成绩超越此前市场20%左右的预期。
同时,也有市场分析指出,未来出口尚存不确定性因素。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,前4个月,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贸易总值1.72万亿元,增长27.6%;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.63万亿元,增长32.1%;中美贸易总值为1.44万亿元,增长50.3%。李奇霖表示,一方面新一轮疫情可能会放缓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;另一方面海外M2流动性拐点的到来,对全球性需求回升或将产生压力。从区域市场看,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也认同新兴市场的拉动作用。
4月,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年初以来的高景气度,出口情况超出市场普遍预期。这表明我国出口产业链在向高级化延伸。
未来,出口形势能否保持高景气度?熊园表示,全球疫情完全缓和仍需较长时间,我国稳定的供应链仍具备竞争力,出口形势依然较为乐观。分析出口数据此轮增速背后的原因,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表示,刨除基数效应,外需改善、全球贸易共振仍是主因,新兴市场是主要拉动力。
一个宏观背景是,从去年6月份起,我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11个月实现正增长,与2019年同期相比,今年前4个月的进出口增速高达21.8%。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,另一方面源于东盟经济复苏态势良好。
申万宏源宏观高级分析师秦泰表示,国内出口产业链自2015年以来随着出口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,而进入升级再度加快的通道之中,前期持续升级的电脑、家电、家具出口年内有望延续高增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: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7.3%,较上月回升2.4个百分点;中国仓储指数为55%,较上月回升2.3个百分点。平均库存量指数和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双升。4月份,平均库存量指数为52.9%,回升1.6个百分点。
物流需求继续增加,新订单指数上升。从后期走势看,4月份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6.1%;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保持62.1%的较高水平,预示着后期社会物流运行会继续有所回升。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、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辉认为,4月份,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回升,显示出物流活动在继续转旺,物流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。显示出物流业需求继续向好,业务量持续增长,订单数量增加,物流运行将保持稳中趋升的态势。
4月份,业务总量指数为57.3%,比上月回升2.4个百分点;新订单指数为56.1%,比上月回升2个百分点。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5.7%,回升4.9个百分点,显示供应链上下游两端业务活动均有所增强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